创建文明城市划重点:文明新风怎样塑造城市灵魂?
文明创建的核心价格与意义
为什么说文明城市创建是现代城市进步的必由之路?庆阳市的操作给出了生动答案。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面子工程”,更是涵养市民素质、培育城市灵魂的”里子工程”。正如庆阳市从2009年起步,历经十余年不懈努力,从省级文明城市到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这一经过充分证明:文明城市的创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体系工程。
在创建文明城市经过中,庆阳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的主体是人,文明的载体也是人。只有当每一位市民都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城市才能真正焕发出文明的光彩。庆阳的经验告诉我们,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在于激发市民的主人翁觉悟,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城市文明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榜样引领与文化浸润的双重路径
怎样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庆阳市采取了”榜样引领+文化浸润”的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通过道德模范评选、文明家庭表彰等活动树立标杆,让”庆阳好人”的故事口口相传;另一方面,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打造具有文化辨识度的城市名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庆阳市在移风易俗方面的创新行为。针对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全市举办13场集体婚礼,300多对新人用实际行动倡导新风尚。这种”软引导”而非”硬约束”的方式,更容易获得群众认同。数据显示,全市126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西峰区李岭村等一批示范村镇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样板。
长效机制与全民参与的操作聪明
文明城市创建怎样避免”一阵风”?庆阳市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从制定《庆阳市民文明公约》到开展”六大文明行动”,从城市延伸到乡村的”十个一”示范工程,再到新时代文明操作中心的遍地开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文明创建体系。
尤为可贵的是,庆阳市在创建经过中注重激发全民参与热诚。无论是公交车上自觉捡垃圾的普通市民,还是拾金不昧的小学生,这些”微文明”举动通过媒体传播产生了”蝴蝶效应”。数据显示,市民对创建职业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显著提升,这正是文明城市创建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创建文明城市永远在路上。庆阳市的操作启示我们:文明城市不是评比出来的,而是实干出来的;不是表面功夫,而是内在素质;不是政府独角戏,而是全民大合唱。当文明成为一座城市的基因,这座城市就拥有了最持久的进步动力和最动人的灵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