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王殳凹入围院士增选名单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639名学者入围。在这份星光熠熠的名单中,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院长王殳凹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这位出生于1985年的年轻科学家,继2023年后再次成为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展现出我国科技界对青年才俊的重视。
王殳凹现任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民族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拥有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多项荣誉头衔。作为中国化学会会士和全国青联委员,他在放射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备受瞩目。这次入围院士增选名单,既是对他个人科研成就的认可,也体现了我国院士选拔机制对年轻科学家的开放态度。
年轻面孔闪耀院士增选名单
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像王殳凹这样的”85后”科学家并非个例。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刘一峰同样以39岁的年龄入围,这位辞去耶鲁大学正教授职位回国的代数数论专家,已经成为我国数学界的新星。
顺带提一嘴,2023年曾入围的”80后”学者常超今年再度获得提名,来自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的他展现出持续的科研实力。41岁的付巧妹作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凭借在古基因组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同样榜上有名。
这些年轻科学家的集体亮相,打破了大众对院士”高龄化”的固有印象。他们活跃在各自领域的前沿,用创新思考和旺盛精力推动着中国科学事业的进步。正如一位科研职业者所说:”看到这么多年轻面孔出现在院士候选人名单中,让我们对科技创新的未来充满期待。”
院士增选机制不断完善
本次院士增选职业不仅关注候选人的学术成就,还特别强调了评选纪律。中科院学部职业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调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职业纪律的通知’里面,明确提出了院士候选人”静默期”要求。从成为有效候选人至结局公布前,候选人不得参加可能影响增选公正性的各类活动。
通知还特别指出,如违反增选纪律要求,将依规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将永久取消参选资格并终身追责;如已当选,则按程序取消院士称号。这种严格的制度设计,确保了院士增选职业的公平公正,也维护了我国最高学术称号的纯洁性。
随着增选职业的推进,王殳凹等年轻科学家能否最终当选,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无论结局怎样,他们的入围已经证明了中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年轻化和高水平进步态势。正如一位资深院士所说:”科学事业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看到这么多杰出年轻人走上科研前沿,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未来,随着院士增选机制的不断完善和科技人才政策的持续优化,相信会有更多像王殳凹这样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为中国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